

1.主题与受众确定故事是给 3-6 岁幼儿还是 7-10 岁儿童看的。低龄孩子适合简单的认知类(如认识动物、习惯养成),大龄孩子可以尝试冒险、友情等稍复杂的主题。比如 “小刺猬找朋友”“月亮的秘密” 这类主题,既贴近孩子生活,又容易展开。
2.故事主线用 “3 句话法则” 梳理剧情:开头(主角遇到什么问题)、发展(如何解决问题)、结尾(得到什么成长)。例如:“小鸡丢了自己的羽毛(问题),在森林里问了兔子、松鼠,最后发现羽毛一直藏在背上(解决),学会了‘仔细观察’(成长)”。
3.风格设定提前想好画风(卡通、水彩、剪纸风等)、主角形象(圆滚滚的动物、可爱的小朋友),以及是否需要对话气泡、旁白文字等细节。

1.给 AI “下任务”:直接输入详细需求,例如:“帮我写一个适合 4 岁孩子的绘本故事,主角是一只叫‘团团’的熊猫,主题是‘勇敢尝试’,故事要有 3 个场景,语言简单,每段不超过 20 字,最后有一句道理总结。”提示:如果 AI 写的太长,可补充指令 “请把每段缩短到 15 字以内,更口语化”。
2.调整细节若对情节不满意,逐句修改。比如 “团团不敢爬树” 可以让 AI 改成 “团团看着高高的树,爪子有点抖”,更有画面感。
3.拆分页面把故事按 “一页一图 + 一句话” 拆分,通常一本绘本 10-15 页足够。例如:○第 1 页:团团看到小猴子在树上摘果子,眼睛亮了。○第 2 页:团团伸出爪子,又缩了回去:“我怕摔。”

具体步骤:
1.确定画面描述公式给 AI 的指令包含:主体(谁)+ 动作(在做什么)+ 场景(在哪里)+ 风格(画风)。例如:“一只圆滚滚的熊猫团团,坐在绿色草地上,抬头看树上的猴子,背景有粉色的花,卡通风格,明亮色调,适合儿童绘本。”提示:风格可以写 “Pixar 动画风格”“水彩画”“剪纸艺术”,AI 会更精准。
2.生成并调整若生成的图不符合预期,针对性修改。比如 “熊猫的颜色太暗”,补充 “白色毛发,黑色耳朵,高饱和度色彩”;“背景太乱”,补充 “简洁背景,突出主角”。
3.统一画风每一页的插画用相似的风格描述(比如都带 “卡通风格,明亮色调”),避免画面忽明忽暗、风格杂乱。

1.Canva(网页 / APP)搜索 “儿童绘本模板”,直接替换成自己的文字和图片,自动排版,还能添加贴纸、边框,适合快速出稿。
2.PPT/Word新建 10-15 页幻灯片,每页插入插画,在图片下方添加文字,调整字体(选圆润的卡通字体,如 “方正少儿简体”)和大小,最后保存为 PDF,方便打印或电子阅读。
3.利用图生视频的Ai工具(即梦、豆包等):把绘本做成视频,再使用剪映将每段视频编辑到一起 ,就做成了视频小故事啦。
故事里有以下角色:1.小兔子跳跳 ——3 岁,白色绒毛,粉色长耳朵尖,穿着蓝色背带裤,总是充满好奇心但做事毛毛躁躁。2.兔妈妈 —— 灰白色绒毛,戴着红色碎花围裙,说话温柔,擅长用游戏引导跳跳成长。

分镜二:整理玩具的 “魔法咒语”午睡后,玩具角像被台风席卷过 —— 积木搭的城堡塌了一半,毛绒小熊被压在卡车底下,彩色蜡笔滚得到处都是。跳跳抱着恐龙玩偶想去找绘本,却被散落的弹力球绊倒,一屁股坐在积木堆上。兔妈妈闻声赶来,没有立刻收拾,而是蹲下来神秘地说:“我们来念整理魔法咒语吧!‘小玩具,排排队,回到家,笑嘻嘻’—— 你看小熊是不是想回它的蓝色小窝?” 她指着墙角的玩具收纳箱,箱子上画着不同动物的家。

分镜三:超市里的 “选择小课堂”周末的超市里,跳跳站在零食货架前不肯走,左手抓着巧克力金币,右手抱着彩虹糖,“妈妈我都要!” 他跺着脚撒娇,耳朵因为激动竖得笔直。兔妈妈推着购物车蹲下来,从包里拿出两张画着星星的卡片:“每个宝宝每周可以选两颗‘快乐星星’,巧克力是一颗,彩虹糖也是一颗,你要把星星送给谁呀?” 跳跳歪着头想了想,把彩虹糖放回货架,“我选巧克力!下次再给彩虹糖星星~” 他把一颗星星卡片贴在巧克力包装上,开心地放进购物车。

分镜四:睡前的 “情绪小火车”晚上躺在床上,跳跳翻来覆去睡不着,小声啜泣起来:“妈妈,我今天把画画本涂出边了,不是好孩子……” 兔妈妈坐在床边,打开床头的星星投影灯,墙上立刻出现闪烁的星空。“你看那些星星,有的亮有的暗,就像我们每天做的事。涂出边的画就像流星,虽然偏离轨道,但划过天空的时候也很漂亮呀。” 她轻轻拍着跳跳的背,“明天我们可以试试用尺子当‘轨道’,让颜色宝宝们排好队。” 跳跳的眼睛慢慢闭上,嘴角还带着泪痕,却微微上扬。

总之,用 AI 做儿童绘本的核心逻辑是:先搭框架(主题、剧情)→ 让 AI 填内容(文字、插画)→ 简单排版组合。零基础的朋友不用追求完美,先完成第一本,再慢慢优化细节。毕竟,带着爱意的故事,哪怕画面简单,也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宝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