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推荐一大堆零零散散的工具,使用的时候还要在这一堆 tab反复横条,上传下载,我觉得不妨找一个当前的局部最优解,一个装下了大部分好用工具的平台,Lovart。一段时间不见,先看看Lovart接入了多少模型!Nano香蕉、即梦4.0、Midjourney V7、海螺02、veo3、新上线可灵2.5、Wan2.5、ViduQ2、Tripo3D等等等等,几乎包括了我现在在用的所有视觉模型。

那也就是说,我可以在Lovart内完成不同模型的自由调度,图生图,再对图进行精修、再排版后再合成视频,这套流程就在一个网页里全搞定!先看几张我给Lovart做的海报,

在Loavrt里的模型是可以来回切的,素材不高级,我上Midjourney,中文不高级,我上Seedream4.0,多素材融合不彻底,我上nano banana,不需要熟悉每个工具的使用界面,只要在列表里看着这些工具里哪个更适合这一步去做,然后选择它继续去对话就行了。

刚好我最近在学习如何把活动海报做好看,那一步步来看整个流程,
- 视觉风格具有艺术幻想风格并融入未来科技的元素;
- 配色要以深蓝色和点缀的星光橙色为主题;
- 文字信息:
- 主标题 (最大号)触摸未来
- 主标题强化 (略小)预见・幻想・无限
- 副标题 (小号):20年以后世界会是什么样 / The World in 20 Years: A Glimpse into Tomorrow
- 背景点缀 (艺术体):Digital Rebirth / AI Intelligent Ecosystem / 沉浸式体验 (深色半透明)
- 底部 CTA (加粗):未来已至,你准备好了吗?跟我一起寻找未来。
- 右下角二维码:扫码预见 (Scan to See)
- 能在图上识别出清晰的中英文字体;
- 右下角要放置一个圆角矩形二维码 + 图标;
可以看到整张海报的主题是将幻想与未来相结合,所以我首先调用骨子里多少带点艺术风格的模型Midjourney V7,然后用上我压箱底的sref code,生成一张幻想风格的图片。

好处就是Lovart可以一次生成非常多的图片供我们选择,而不只是局限于原本Midjourney中一次只能生成4张。这样我们一次性得到了12张极具Midjourney审美风的图片。

但现在的图片看起来还少了一些科技元素,怎么办呢?哪里不会点哪里!我们挑选一张最喜欢的图片作为主视觉,然后点击这张图选“Add to chat”,再到右边对话栏中选择Nano banana模型,最后写好对这张图片修改的指令。

只能说不愧是Nano banana,在保证原图的一致性的同时,融入了科技光线和代码元素。

视觉图片定稿后,我再用 Seedream4 给图片加中文,依旧是同样的操作,

然后我就得到了这样一张海报,

这样的好处是足够稳定,分成多步生成,以免被甲方改到破防。Seedream很多时候还会预留放2D马的位置,不需要我掏出ps。最后我还试了一下视频转化功能,用这张图生成一段5s动态海报,把短视频转成live图后又是一个不错的宣传素材。

到这里,一张三模梦幻联动的“触摸未来”活动海报外加一个动态海报就做完了。MJ还是那么有设计感,NanoBanana 还是那么有一致性,Seedream 4.0还是那么会写中文。我的排比句还是写得那么好。Lovart还有ChatCanvas二次编辑功能,我们生成的图片再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了,就拿刚刚这张海报找茬,生成完这一版后,我想调整两个细节:
- 想修改文字内容(每次验收的固定环节A)
- 想在画面中加入一个同样风格的电脑元素(每次验收的固定环节 B)
ChatCanvas的用法我们之前在文章里也有介绍,我就不过多解释了,简单来说就是用画笔圈住想要修改的地方聊天就可以了,设计师听不懂我说话的难题,lovart用一张能聊天的画布解决了那在这里我就框选好想要修改的文字部分,在对话框里告诉它我要修改成什么内容,

就能得到一张延续原本字体,保持原本画面风格和元素高度一致的修改图片,

在想要添加元素的地方框选好,告诉它想要增加什么元素,

就能得到一张风格前后基本一致的修改图。

还有一手!如果脑袋空空没啥想法的话,可以直接给Lovart一张海报,让它延续原本的风格,自己推理后批量生成一系列图中元素与文字内容都能一一对应的海报,比如24节气海报,细看它所有的图片元素和标题、短句的内容都是对应的。

生成的所有图片都会显示在一个画布上,非常方便我们回滚、对比、再修改,一目了然。


说到这里,我就想提一下这段时间做AI生图、AI生视频、AI生音频带来的轻微割裂感,好像随着文本类大模型的进阶,我对神级提示语的依赖少了,跟模型对话也变成了有啥说啥,反正它总能返回点什么,但图像好像还是忍不住囤囤囤,囤一大堆提示语,把这一大堆提示语囤成模版,最好可以一口气生成几百个提示语存起才放心,但轮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又发现好用的也就那来回几个,我称之为提示语焦虑,这种焦虑又能很好的被工作流冲淡,因为模型够多、够强,不需要担心自己做出来一坨不明物体,喜欢,就去尝试好了,就那么简单。
@ 作者 / 卡尔 & 阿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