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体技术在企业落地越来越广泛,一个完整的智能体系统通常涉及三个关键角色:用户、智能体和外部工具。
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三者之间如何高效、安全地沟通?答案就在三大协议中:MCP、A2A 和 AG-UI。MCP让智能体和外部工具对话标准化;A2A让智能体之间协作顺畅;AG-UI则保证前端应用和智能体的交互高效而直观。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三大协议,看它们如何让智能体“长手长脚”,成为企业落地利器。一、MCP 协议:让智能体“长手长脚”MCP,全称模型上下文协议,由 Anthropic 提出,是智能体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标准接口。通俗来说,它告诉智能体:哪些数据可以访问、哪些工具可以调用、提示词如何注入。在实际系统中,上下文信息主要来源于三类:
- 外部数据:长期记忆,比如数据库、文档。
- 工具:智能体执行操作的能力。
- 动态提示词:随时更新的系统提示。
为什么要标准化?原因很现实:
- 现在智能体开发框架众多,差异细微但会影响开发效率;
- 不同数据源集成方式各异,即使在同一公司内部,也可能千差万别;
- 工具调用方式没有统一标准,代码维护成本高。
MCP 的设计让智能体操作更安全、上下文更易获取,同时提升创新速度。MCP 架构核心组成:
- MCP Host:以智能体为核心的应用程序,调用 MCP 提供的数据和工具。
- MCP Client:与 MCP Server 一对一连接的客户端。
- MCP Server:公开标准接口的轻量程序,提供工具、资源、提示词。
- Local/Remote Data Sources:本地文件、数据库或远程 API,MCP Server 可安全访问。
MCP Server 将控制权拆成三类:
- Prompts:用户可控的提示词;
- Resources:应用可控的数据资源;
- Tools:智能体可自主调用的操作工具。
示例代码(Python):
# MCP Server 模拟工具调用
classTool:
def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execute(self, params):
returnf"{self.name}executed with{params}"
tools = [Tool("Translate"), Tool("Search")]
# MCP Client 调用工具
fortoolintools:
result = tool.execute({"text":"Hello"})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
Translateexecutedwith{'text':'Hello'}
Searchexecutedwith{'text':'Hello'}
通过 MCP,智能体可以安全调用工具、访问数据、使用提示词,完成“长手长脚”的操作能力。二、A2A 协议: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桥梁”未来企业系统,不会只有单一智能体,而是多智能体协作网络。问题是:
- 不同框架的智能体无法共享状态;
- 远程智能体之间状态不同步;
- 离线智能体也无法共享工具和上下文。
A2A(Agent-to-Agent)协议应运而生,它提供统一标准,让智能体间协作无缝衔接。

A2A 核心设计
- 能力发现:智能体通过
Agent Card
公开功能目录,方便其他智能体调用。 - 任务管理:确保短期与长期任务同步完成。
- 协作:传递上下文、工件、用户指令。
- 用户体验协商:数据返回格式可定制,如图像、文本、视频等。
示例 JSON(Agent Card):
{
"name":"DataFetcher",
"capabilities":["fetch_user_data","fetch_order_data"],
"endpoint":"https://example.com/agent.json"
}
调用示例(Python):
importrequests
agent_card = requests.get("https://example.com/agent.json").json()
capabilities = agent_card["capabilities"]
print(f"Available capabilities:{capabilities}")
输出:
Availablecapabilities: ['fetch_user_data','fetch_order_data']
A2A 协议建立在现有标准之上(HTTP、SSE、JSON-RPC),安全性可媲美企业级 API 验证,方便与现有 IT 堆栈集成。三、AG-UI 协议:前端交互的“神经网络”每个智能体后端都有自己的状态、工具和输出机制。如果前端直接对接,会出现各种杂乱 JSON、WebSocket 逻辑。

AG-UI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AG-UI 核心机制
- 事件驱动:通过 POST 请求启动会话,然后建立 HTTP 流(SSE/WebSocket)实时监听事件。
- 双向心跳:智能体不断推送事件,UI 可实时更新,同时前端也能回传上下文。
事件示例(Python):
fromag_ui.coreimportTextMessageContentEvent, EventType
fromag_ui.encoderimportEventEncoder
event = TextMessageContentEvent(
type=EventType.TEXT_MESSAGE_CONTENT,
message_id="msg_123",
delta="Hello, world!"
)
encoder = EventEncoder()
encoded_event = encoder.encode(event)
print(encoded_event)
输出:
data: {"type":"TEXT_MESSAGE_CONTENT","messageId":"msg_123","delta":"Hello, world!"}
AG-UI 特性
- 🪶轻量易懂,可扩展;
- 🔌多传输协议支持(SSE、WebSocket、Webhook);
- 🔄真正双向同步;
- 🧩框架无关(LangGraph、CrewAI、Mastra 等可对接);
- ⚙️即插即用,前端快速集成无门槛。
四、三大协议的互补与落地价值
|
|
|
---|---|---|
|
|
|
|
|
|
|
|
|
通过这三大协议,智能体系统实现了:
- 能力落地:MCP让智能体可以执行操作;
- 协作拓展:A2A让智能体之间互相支持;
- 用户交互:AG-UI让前端体验顺畅直观。
未来企业级智能体应用,将从单体向多智能体系统演进。三大协议为智能体赋能,让复杂业务流程落地变得轻而易举,也为跨系统、跨领域的创新应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