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智能化,各种应用深入到了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传统的是以成绩为主,其他的评价方式几乎流于形式。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后,功能越来越完善,那么,如何将学生评价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呢,如何把这一功能深度融合到课堂中,形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呢?这样的数据,将会真实地记录评价学生的成长。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详细介绍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成效。
首先,笔者带领大家在回顾一下这一功能的操作应用:

上图一,是打开pc客户端后,【工作台】的界面,点击常用工具中的【学生评价】,如果这里没有,可以展开,查看更多。

上图二是点击【学生评价】后的界面,这里有【全班报告】、【进步榜】、【单项榜】、【未点评】等标签,点击后,展开相应的页面,可以查看数据。如果需要对某学生进行评价,可以点击如下图中的评价。

下图三,是在讲课放映中的工具条。点击箭头所示【互动工具】

如下图四,展开后,点击【课堂评价】

如下图五,点击所要评价的学生姓名后,打开评价页,点击评价的内容,学生积分增加3,累计入学生的总积分中。

上面是对【学生评价】功能的回顾。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做到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呢,既不影响学生视听,又达到评价的目的呢?
在讲课的时候,师生需要不断地互动,当老师检测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点击工具条中的评价按钮,找到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
例如,再将收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时候,对于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那一段,老师可能会设计问题让学生体悟桑娜那种忐忑不安且矛盾的心理活动,这个时候,老师可能会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感受桑娜的人物形象,老师某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老师说:
“XXX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老师再说这样的话的同时,点击工具条中的【互动】【课堂评价】【学生姓名】【声音洪亮】,即可完成了一次学生评价。
如果老师抛出问题的时候,某个学生总是举手,老师可能会说“XXX同学,上课很专心,发言积极,给他奖励+3分”,同时点击工具条中的【互动】【课堂评价】【学生姓名】【发言积极】,即可完成了一次学生评价。
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好,老师可以说,“XXX同学积极思考,对这个问题理解非常透彻,值得表扬,老师给你奖励+3分”,同时点击工具条中的【互动】【课堂评价】【学生姓名】【积极思考】,即可完成了一次学生评价………………
如此进行课堂操作,是不是可以做到完美的融合。以上每一个奖励操作,大约不超十秒钟,比老师口头评价的时间大约相当。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把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都记录在案,形成了评价数据,对学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而又积累形成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做在日常细微处,是真实的评价,90%以上是准确的,数据能够反映学生的表现的。
在激励方面,如果老师在其他方面积极应用好上图一中所示的积分榜,对进步的学生和积分高的学生一定的奖励,是不是又可以形成激励学生为了需要分数而积极表现呢,再辅助以其他的教育,是不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不是那些为了未来的什么什么而奋斗,他们比较直观,比如细化某个老师,就积极学习某个老师的课;或者是受到老师和家长压力;或者是一种从众的习惯……很受会是因为未来的什么,如果学生学习进入良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慢慢形成习惯,有了自己学习的目标,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学生评价】功能的运用,是非常值得亲们在教学中尝试,并应用起来,这样的深度融合一点都不难,只不过稍稍改变一下课堂习惯即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