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们,平时上课都清楚,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驾轻就熟,可有时候也难免遇到瓶颈。
现在AI教学势头正猛,都说能打破僵局,提升学生成绩和兴趣。
但这新东西到底咋用?和传统教学咋配合?今天咱就一起来讲讲,看看怎么把AI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给学生更好的教育!
一、语文学科:智能写作与阅读辅助
案例1:作文智能批改与优化
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录入DeepSeek。
DeepSeek从语法、词汇、逻辑、文采等多个方面批改,给出详细评语,像指出段落逻辑问题,提供词汇替换和语句优化建议。
学生参考DeepSeek的建议,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修改思路,完善作文。

案例2:古诗词情境理解
老师讲解古诗词时,把诗词内容和背景问题输入DeepSeek,获取历史背景、诗人心境分析等资料。
利用DeepSeek生成诗词场景文字描述,再借助其他图像工具转化为图片或动画,帮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DeepSeek提供的资料,分析诗词情感和艺术特色,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案例3:文学作品深度剖析
老师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类文学作品,让学生分组探讨角色行为和心理变化。讨论前,引导学生从内容、方法、主题、作者等角度明确问题,比如思考角色行为体现的性格特点、作者创作手法。
组长安排同学记录讨论要点和细节,像小组对角色在情节中性格转变的不同看法。
小组讨论形成观点后,提交给DeepSeek评价。
DeepSeek从专业文学分析角度,评价学生观点,指出准确性、创新性,还会提出拓展问题,比如从社会背景分析角色行为合理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英语学科:口语训练与智能阅读
案例4:AI口语对话练习和单词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用豆包进行口语练习,设定日常对话、主题演讲等场景。
豆包实时纠正发音、语法错误,比如学生说“I goed to school yesterday.”,它会提示“go”的过去式是“went”,给出正确发音示范并评分。
学生模仿豆包的发音,反复练习,对比自己和标准发音的差异,不断改进。
英语单词的学习。将英语课本中的单词上传至豆包,生成有趣的故事、进行听写练习,并由豆包批改听写结果,最后让豆包出题进行测试。
生成有趣故事。通过AI生成包含所学单词的小故事,帮助记忆。
听写练习。AI进行单词听写,提高听力和拼写能力。
批改功能。AI能够识别并批改手写听写内容,提供反馈。
出题与测试。AI可以根据单词生成大量选择题,并提供答案和详细解答。
案例5:英语分级阅读与智能问答
老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在分级阅读平台选合适文章,把关键内容和阅读问题输入豆包,获取更全面的文章解析和拓展问题。
学生阅读文章后,回答豆包生成的问题,豆包根据回答分析学生对文章细节、主旨的理解程度,指出理解偏差原因。
老师针对豆包的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理解文章难点。
三、数学学科:AI分层练习系统
案例6:二次函数分层训练
教师输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进阶/竞赛级题目生成”至DeepSeek或豆包。
AI自动生成含解题思路的三级题库(基础题侧重图像绘制,竞赛题融合物理抛物线问题)。
课堂通过答题器采集数据,系统实时生成班级”错误热力图”。
案例7:三角函数音乐分析
学生用Audacity分析《月光奏鸣曲》音频波形。
AI将声波转化为三角函数图像,标注振幅/周期等参数。
分组讨论”音高-频率””音色-波形”的数学对应关系。
四、物理学科:虚拟电学实验室
案例8:电流定律探究
使用NOBOOK虚拟实验室搭建电路,AI实时监测数据异常。
故意设置短路场景,观察系统自动生成的电流过热预警。
结合智能白板绘制U-I图像,AI自动标注线性区间。
工具:Labster虚拟实验平台、希沃智能白板。
五、化学学科:AR分子模型
案例9:晶体结构教学
学生用Merge Cube观察金刚石AR模型。
手势操作拆解单元结构,AI同步讲解配位数等概念。
分组竞赛搭建虚拟晶胞,系统自动评估结构合理性。
六、道德与法治:AI情境辩论
案例10:宪法监督案例分析
将立法审查案例输入DeepSeek,生成双视角辩论框架。
学生角色扮演”委员”与”市民”,AI实时提供法条依据。
系统记录发言逻辑链,生成思辨能力雷达图。
案例11:AI职业规划师
用Midjourney生成未来职业场景图。
豆包AI模拟HR面试,分析职业适配度。结合劳动力市场大数据预测职业风险。

七、美术学科:生成式艺术创作
案例12:名画风格迁移
在Artbreeder上传《星月夜》,选择”中国水墨风”参数。
AI生成融合作品,学生对比笔触/色彩差异。
手绘修正AI作品的透视错误,完成二次创作。
案例13:动态速写训练
用智能工具捕捉模特动态骨骼图。
AI生成连续动作帧,标注人体比例关键点。
结合Procreate笔刷实现”虚实线条对照”。
八、科学学科:跨学科探究
案例14:校园生态监
部署温湿度传感器,AI生成数据折线图。
关联数学课拟合函数模型,美术课绘制信息图。
用DeepSeek生成《人工湖生态改良方案》提纲。

案例15:AR天文课
使用Star Walk 2观察实时星图。
AI解答”星座演变”问题,生成3D太阳系模型。
结合神话故事创作AR星座绘本。
九、AI生活应用:趣味寓言创作
案例16:AI互动寓言生成
老师邀请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与AI对话,设定生成蕴含生活哲理寓言故事的主题,像“不劳无获”“欲速则不达”。
学生输入关键词和故事梗概需求,AI生成完整寓言故事,比如勤劳小蜜蜂和懒惰小蝴蝶体现不劳无获,豹子和老鼠赛跑展现欲速则不达。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施建议
工具获取:优先选开源工具(像DeepSeek)或学校已购平台(比如希沃)。
课时分配:AI环节控制在3 – 5分钟,和传统教学穿插进行。
效果评估:用”AI诊断报告+教师观察+学生反馈”三维评价。
伦理规范:明确AI使用边界。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AI教学对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效果显著。以后AI技术肯定会更厉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相信能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更多改变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