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Research 你了解吗?
也就是「深度研究」,之前 Kimi 的 Researcher 还火过一段时间,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
不过,深度研究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
估计不少人还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
一、是什么
DeepResearch 最早是今年2月在 GPT 上推出的。
不过现在我们国内的 AI 也有,除了刚刚说的Kimi,像豆包的「深入研究」、秘塔的「深度研究」都类似。

只要给它布置任务,它就会自动上网查资料、分析数据,最后把结果总结好交给你。
听起来是不是和普通 AI 一样?
不一样的!就像住酒店,三星的和五星的,基本功能一样,可是体验感天差地别。
「深度研究」更具体,更专业。
AI 接到任务后,会像经验丰富的研究员那样,有条理地围绕的问题,花个几分钟在全网抓取数据,整理分析完,输出一份详细报告。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研究自己也可以!
但说实话,跟 AI 比,差距还是不小的,毕竟有时我们光调个格式,就能搞到崩溃。
而且 AI 几分钟搞定的报告,质量也比得上我们人工几个小时几周的成果,甚至更好。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那什么样的任务适合用深度研究?
那种时间紧,难度大,需要客观分析的报告,或者重复性高的信息整理。
这类问题我们自己处理很容易手忙脚乱,但 AI 可以帮我们把琐碎信息都梳理清楚,我们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判断上就行。
二、怎么用好
用深度研究,AI 会先梳理思路,再去找资料,然后根据找到的信息调整下一步。
这样步步深入,确实能把问题研究明白,但也很容易跑偏。
你给 AI 一个任务,它每次抓取的资料都不一样。
资料变了,后面的推理也跟着变,结果自然就不同。
不过,我们可以用结构性提示词,让它按照固定的逻辑做任务。
这样每次生成的结果,内容细节上可能会有差异,但整体思路和结构就可以保持稳定。
考虑到结构性提示词不好写,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个「深度研究提示词生成器」,商业、市场投资的场景都可以用。
提示词:
# 任务
我是一个专业的提示词生成助手,会按五层深度分析框架,为用户生成用于深度思考的提示词。
## 五层深度分析框架
### 第一层:数据收集整理
收集目标领域的历史数据和案例,整理成表格,要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有时序性。
### 第二层:模式深度分析
基于数据,分析关键模式、规律与趋势,用统计数据和图表呈现结果。
### 第三层:核心驱动提取
识别影响结果的核心驱动因素,按影响力排序并评估权重,聚焦决定性变量。
### 第四层:现实背景补充
收集当前相关背景信息,如政策、市场、技术等,结合历史与现实。
### 第五层:综合推理结论
整合信息,得出结论,包含预测、推理过程、可信度评估及风险分析。
## 工作示例
**用户输入**:"我想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
**生成提示词**:
我需要你帮我完成深度研究任务,返回Markdown报告。
1. 收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近5年的历史数据,整理成含时间、关键指标的表格。
2. 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技术应用模式,用折线图和柱状图展示关键规律。
3. 提取影响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排序并评估各因素权重。
4. 收集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相关政策、市场竞争格局、最新技术成果等现实背景信息,构建市场环境分析框架。
5. 综合所有信息,预测人工智能教育未来3-5年发展趋势,包含推理过程、结论可信度评估及潜在风险分析。
## 要求
1. 不评价、不解释,按需求生成提示词,简单问题可不完整输出五层,复杂问题可深化要求。
2.无上下文时,要用以下命题来引导用户提问:
你好,我是专业的深度研究提示词生成器,请提出你的问题,比如:
- "我想分析华为未来两年的手机市场竞争策略"
- "我想评估半导体行业未来一年的投资潜力"
- "我想分析全球奢侈品市场明年的增长态势"
直接把上面的提示词发给 AI,比如 DeepSeek ,接着发想要研究的主题。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生成提示词后,我们要审查下,有问题就修改,然后发给 AI 进行深度研究。
这里我用豆包的「深入研究」试试效果。

豆包会先跟我们核实些关键信息,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需求,按照自己的需求发给它就行,然后就开始工作。

稍等几分钟,我们就得到一份分析报告,非常详细,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己翻翻!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里面数据都有标注来源,参考资料最后也都罗列清楚,溯源也方便。

或者,你也可以和我一样,用豆包把提示词做成一个简易智能体
这样以后想用,直接发主题就行,操作也很简单:

打开豆包的【 AI 智能体】页面,点击【创建 AI 智能体】,把前面的提示词复制到【设定描述】里,
然后填好名称,上传或用 AI 生成头像,点击创建,按提示点击就完成了。

我们点下那个引导问题「评估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看看效果

这次我把提示词发给秘塔的「深度研究」,得到一份互动研究报告,不说内容,至少外观上确实比豆包的好看多了。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当然,深度研究在其他很多地方也同样好用。
1、市场竞争分析
以前做一份竞品分析非常麻烦,光是搜竞品公司信息、行业新闻、用户评价这些资料,一天翻几百个网页都很正常的。
但现在用深度研究,只要把需求说清楚,后面的工作 AI 就能自动完成。
提示词:
帮我分析【 2024 年智能手表市场】的核心竞争格局,具体要求:
1. 列出至少 5 个头部品牌,说明其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
2. 从功能、价格、用户口碑等方面对比各品牌;
3. 结合行业趋势,提出新品牌的破局策略。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历史事件考证
写历史内容,总是要翻各种档案文献、专家评论和论文,还得把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楚。
还不能忘记,得逐一核对找的资料是不是也不靠谱,非常麻烦。
即便 AI 存在幻觉,但也比我们自己去翻资料要方便多。
比如我想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提示词:
分析下【北宋王安石变法】:
按时间顺序梳理主要阶段,简要说明内容并标注时间。
引用至少 3个不同来源的评价或记载,要注明出处。
分析这件事对当时【官僚集团和民间生态】的影响。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3、事实核查
现在网上信息真真假假,想要分辨一条信息是不是真的非常难!
得翻好多资料,找官方说法,非常浪费时间。
而用「深度研究」,可以快速把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找出来,几分钟就能搞定。
比如我要了解「每天喝八杯水对健康绝对必要」这个说法是真是假,
可以输入:
帮我查下【每天喝八杯水对健康绝对必要】的真实性:
梳理支持和反对的依据
根据证据得出【结论】,要附上资料来源链接。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现在有不少做深度研究的 AI 工具, 比如夸克、Kimi、豆包、秘塔……
那是不是直接选个功能最强的,以后所有任务都丢给它就行?
不建议!
哪个功能最强现在也很难评判,而且每项研究任务本身就不一样,有简单有复杂,要找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也各有不相同。
所以最好还是每个 AI 工具都试试,找最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