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OECD国家学校教育系统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缺乏足够的准备和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OECD成员国表达亟待把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体现和落实到学生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之中。对于学生个体,知识和认知技能的发展不应是学习的全部,而应重视“全人视域”下情绪的健康发展、驾驭不确定性所需的理性、乐观的成长型思维的养成以及积极参与全球议题的合格公民素养的培养。教育政策应引导和切实保障将上述学生面向未来应具备的关键品格、情感和价值观纳入到课程、教学和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之中;对于教师队伍,亟待提升给予学生社会情感支持的能力以及关注教师群体的情绪健康(职业倦怠、压力等)和创新能力、意识的增强,例如开放性和协作性。
1. 数字鸿沟:保障资源和机会的均衡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使得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产生出诸多新的不平等:在信息技术的设施配备、数字技术应用的技能(22个OECD成员国家中,仅有20%的国家在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学生数字化技能,大部分国家在中学阶段普及数字技能教育)及使用后的结果上(数字化阅读技能、信息素养等)存在城乡差别和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上的差异。农村的学生或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不利的学生在上述方面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2. 移民问题:教师多元文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PISA 2018结果发现,就OECD国家平均而言,仅有30%的学生其所在学校的教师参加过有关在多元文化或多语种背景下进行教学的专业发展活动。TALIS 2018结果也证实了上述发现:OECD国家中不到1/3的初中教师报告在过去12个月内接受过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3. 特殊需求儿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升。OECD成员国家对特殊需求儿童采取融合教育的模式,把特殊需求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为其创设正常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TALIS 2018结果发现,就OECD国家平均而言,1/5的教师报告在如何对特殊需求儿童进行教学上存在专业发展需求并且表示目前已有的培训达不到效果,需要获得更多且有效的支持。
4. 社会藩篱(Segregation):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通过PISA和TALIS等国际数据,OECD已注意到成员国普遍存在优质教师资源相对集中在社会经济背景处于有利条件的学校,而经验不足、资质不够的教师则相对集中在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不利条件的学校中。PISA 2015结果甚至发现,在OECD成员国家中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集中在经验不足教师所任教的学校中,并且在同一所学校,差生更有可能分配到经验不足教师所任教的班级中。OECD正在通过国别和地区研究以甄选出解决上述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政策典范,以供成员国借鉴和学习。
教师创新素养。数字技术在学习中的广泛运用为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了可能。然而,单凭数字化无法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结果,这中间需要教师发挥作用。TALIS调查发现,不及半数的OECD成员国教师会经常布置学生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作业;全球教学洞察项目(GTI)也发现除德国外,参加本项目的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日本和西班牙82%的数学课堂上技术并未用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展示和呈现。OECD 国家亟待提升教师深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性教学的实践能力,例如利用工具诊断学情、给不同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增进课堂上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和关爱程度等。
学校的合作及创新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疫情打乱了原有学校的秩序,学校的功能在拓展,需要与学生、家庭、社区及校外专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营造出新的协作关系和学校风气。而这种风气反过来会对学生及教师的情绪健康、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随着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学校需要与教育系统以外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
在上述政策理念的引领和驱动下,OECD在未来的2~3年(2022-2024)中会聚焦以下五个议题展开政策分析和研究。
该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支持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培养成长型思维,面对不确定性所具备的理性、适应性和乐观;甄别出对学生上述学习结果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实践。
该主题旨在从教师主体性和自主权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增进教师的专业身份;其次,面对数字化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如何让教师具备研究能力、开放性和前瞻性的视野是当下亟待提升的教师专业素养。
该主题旨在研究如何发展促进创新的学校领导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其他行业等部门的协作,拓展学校的社会功能,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中心、创新能力的孵化地;第二,如何改善学校工作条件,以促进教师的情绪健康,减缓职业压力;第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影响,诸多OECD国家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承担更多的教育及教育辅助活动。研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包括薪酬和晋升),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是政策研究的重点。
该主题关注的是如何从追求教育“公平”向“均衡”转变,即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大化地发掘个体的潜能,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OECD国家当前最亟待的是调整相关政策,缩小数字鸿沟导致的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不利条件、农村地区学生)成绩的差异;第二,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等创新性教学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三,还需关注处于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如何从教学策略和活动组织上促进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和衔接(情感和认知上的过渡)。
该主题关注如何通过政策制订确保每一名学生获得高质量和公平的数字学习机会;赋能教师,使其成为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学情诊断、分析,促进有效教学的能手;减少数字化对教师形成的技术壁垒,把混合式教学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实践的方式,包括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学习,如何让数字技术影响教师的专业实践,包括同伴学习、教研等。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