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素养的学术讨论已蓬勃兴起,坎德尔霍费尔(Kandlhofer)等学者在此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界日益形成共识:人工智能素养将如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应尽早纳入教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苗逢春团队(2020)指出:单纯知识技能不足以构成完整素养,必须理解AI的潜在效益与局限性、适用场景、伦理考量及社会影响。
Morris等人在这篇文章中采用包含AI知识、AI技能、AI伦理与AI态度的四维框架,既呼应学术前沿讨论,又契合加涅(Gagné,1974)的教学理论分类——认知领域(事实性与概念性知识)、动作技能领域(实践操作能力)与情感领域(影响决策行为的态度价值观)。


文章所提出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四维框架颇有见地,对于深化和发展人工素养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这几年,各地出台了林林种种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政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材成为了各出版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相关企业也聚焦和瞄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市场,推出了相应的产品。然而,如果我们搞不清楚什么是人工智能素养?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自然就无法设计和开发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至于到底如何来真正落实中小学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在什么时机教?怎么教?怎么教得更巧更有效?作者所提出的“学生作为人工智能素养设计师”SAILD教学框架,对于广大中小学和一线教师推动和发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91523.2025.2449942?src=exp-la#d1e280

Photo by Johnnie Walker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