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AI对话
AI 工具箱
AI 新资讯
AI 知识库
AI 图书馆
AI人物传记
AI入门科普
AI教程指南
AI科幻作品
AI科研教学
元宇宙
AI 热点榜
未登录
登录后即可体验更多功能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首页
与AI对话
AI 工具箱
AI 新资讯
AI 知识库
AI 图书馆
AI人物传记
AI入门科普
AI教程指南
AI科幻作品
AI科研教学
元宇宙
AI 热点榜
未登录
登录后即可体验更多功能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首页
•
AI 新资讯
•
教育资讯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优秀案例精选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优秀案例精选
AI 新资讯
2个月前发布
feidegao
2,146
0
0
AI
人工智能赋能
地理
教
学
INVITATION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地理教师积极应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技术赋能,学生为本”为核心理念,通过“理论研修—案例设计—课堂实践—反馈优化”的闭环研究路径,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落地应用。本文以《水循环》一课为例,展示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统地理课堂。
课程介绍
导入
课程伊始,冷宇昂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屈原在《天问》中所提“百川东流,而东流之水总不满溢”的千古之谜。战国末期的吕不韦在所著的《吕氏春秋·圜道》篇中对水循环作出以下描述:“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场景结尾,聚焦“海水水量为何维持稳定”的核心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兴趣,实现“古今对话”与“问题导向”的双重导入效果,为后续教学铺垫。
通过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约有71%的表面被水覆盖,深刻理解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液态形成连续但不规则圈层的知识点,落实“认识可利用淡水占比低”的教学目标。
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环节的学习部分,借助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自主操作模拟海陆间循环,AI提供海陆间循环的场景功能。海陆间循环中,水汽从海洋输送至陆地、降水后经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返回海洋的完整路径动态标注。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在探讨水循环地理意义时,教师真实数据,引导学生探讨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及地表形态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时,通过真实图片和视频展示,使学生直观理解人类干预与水循环响应之间的关系。
案例
课程最后聚焦“洪涝灾害防治”。以2023年“杜苏芮台风引发洪涝”及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为案例,提供遥感图像对比——将洪水期洞庭湖区红色淹没范围与非洪水期图像叠加,受灾区域分布及面积清晰识别,并提出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议,显著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结语
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重塑地理课堂生态的关键推动力。通过动态模拟、实时数据交互、虚拟实验与智能评估,AI使《水循环》这一传统自然地理内容变得生动、系统且具有探究深度。我们将继续推进“AI+地理”教学融合,构建更加智慧、开放、互动的新型地理课堂,为培养具备人地协调观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公民贡献力量。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将更多如“水循环”般的核心知识点转化为“科技+地理”的特色课程,以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地理学习者奠定基础。
供稿 | 冷宇昂编辑 | 孙佳欣审核 | 金珊珊
AI 新资讯
教育资讯
# 课堂漫话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上一篇
北京:1400 多所中小学已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 8 个课时
下一篇
AI观察|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人机互动的超级入口?
相关文章
智元机器人高层集体亮相,逐条回应“技术路线、模型争议、商业如何落地”
AI 新资讯
行业资讯
# 科创101
3个月前
1,858
947
半年196个DeepSeek大单梳理,这5个省份热钱最多
AI 新资讯
DeepSeek
# AI导航
# AI导航网
# ai工具
2个月前
3,837
823
5G新视界,VR新动能:5G+VR/AR应用创新峰会火热报名中
AI 新资讯
行业资讯
# 家电
7年前
1,553
727
谷歌把整个地球装进大模型,实时观测,按天更新
AI 新资讯
行业资讯
# AI导航
# AI导航网
# ai工具
3个月前
3,998
855
添加小工具
点此为“正文侧边栏”添加小工具
🤖
AI智能助手
🗑️
−
×
发送
清除
🎯 站长留言
💡 帮我提问
📚 解释概念
📝 总结内容
点击图标与AI对话
🤖
点击图标给AI发送信息
1
网址
网址
文章
软件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