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王珏老师邀请到厦门会展南小学 温倩婷老师,通过网络会议分享了AI智能体开发实践。温老师代表该校开发团队,介绍了她们从刚开始并不算成功的开发经历,逐步找到感觉,最终设计出了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功能丰富的智能体,对于一线教师设计与开发智能体非常有参考价值!(网络分享视频见本文最后)
【分享简要内容提要】一、初探 1.0,两次尝试3月份,针对场景:整本书阅读中,不知道学生读到哪里了、有什么问题开发了“㙰博士”辅导阅读智能体(针对《孤独的小螃蟹》的整本书阅读)、问题:提示词非常冗长,导致智能体对学生的引导和答复不准确,更像“人工智障”改进:和技术人员合作,改为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准确得多再思考:“㙰博士”智能体无法复制和推广到其它书目的阅读
6月份,场景2:低年级无纸化测评问题1、关键词触发困难(大模型只能对精确的文本才会有反应) 2、评价经常出错、无法准确执行
二、关键的顿悟当开发团队按照王珏老师的指导:
- 智能体的选题应该遵循“小切口、深挖掘、高价值”的原则,一个智能体只要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的小痛点,就成功了!
她们重新思考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场景是“真实的痛点”,而且必须是智能体能胜任的、以及一线教师能够驾驭的。

带着这样的定位,9月份她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低年级“形近字”的教学痛点,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了《会小南·字学堂》智能体,获得了学生、专家、领导的好评!

三、智能体开发与应用“教师主导、三环闭合”范式会展南小学的老师们还总结、提炼出了一套智能体开发与应用的范式:
1、教师智慧注入环:教师向智能体中注入自己的智慧,使AI成为教师智慧的“放大器”2、人机协同互动环:智能体介入教学流程,大幅提高了学习的个性化水平3、数据驱动反哺环:学生与智能体互动产生的学习数据,又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基础
会展南小学 温倩婷老师的分享视频如下,大家可学习、借鉴:
——————————【王珏老师的简要总结】Keypoint 1:场景化思维,解决具体场景中的痛点或难点问题Keypoint 2:一定要了解大模型的能力范围,什么擅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擅长(有什么问题)、什么做不到KeyPoint 3:扣子的“创建应用”功能,可将前端(网页)+后端(工作流)整合起来,弥补LLM只有文字交互的缺陷。有的时候,AI编程制作互动程序(感兴趣请查阅本公众号历史文章),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