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熬夜写教案、批改作业焦头烂额?当90%的顶尖教师已用AI实现”备课自由”,你还在手动设计分层习题?今天我把这组一线教师疯传的AI指令公式分享给你,可以3秒生成跨学科教案、5分钟打造AI沉浸课堂、8分钟智能诊断班级学情盲点,把机械劳动变成创意迸发的教育艺术。
👍特别提醒:文章比较长,马上点赞❤️收藏本文,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观看,反复学习。
公式1:角色定位法
【指令结构】= 身份标签 + 专业领域 + 具体任务。
【指令结构示范】
身份标签:高级教育技术顾问。
专业领域: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
具体任务:设计一堂AI辅助的初中物理《浮力》探究课,要求包含3个虚实结合的实验环节。
【完整指令案例】
|
【执行效果说明】
该指令通过三重定位:
1.身份标签:限定”资深教育技术专家”角色,确保方案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2.专业领域:聚焦”AI与STEM融合”,明确技术应用方向。
3.具体任务:细化要求到课时结构、实验类型和技术工具。

公式2:场景具象法
【指令结构】= 时间地点 + 用户画像 + 使用场景
【指令结构示范】
时间地点:周五下午3点,某高中生物实验室。
用户画像:高一学生(15-16岁),具有基础生物学知识但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对互动型学习兴趣高。
使用场景: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课堂实验探究。
【完整指令案例】
要求: 1. 真实交互场景:以校园温室种植的番茄为研究对象,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2. 技术融合设计:①使用物联网光照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②调用PhotosynLab AI模拟平台预测实验结果 ; 3. 实验流程:① 实地测量不同遮光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器材:便携式光合仪)② AI建模不同光强下的理论光合速率曲线③ 对比实测值与模拟值,分析环境变量偏差; 4. 生成:① 可视化数据对比报告(自动标注关键拐点)② 学生分组讨论用的话术引导模板 ③ 实验安全操作微课视频。 |
【执行效果说明】

公式3:需求拆解法
【指令结构】= 核心痛点 + 排除项 + 格式要求
【指令结构示范】
核心痛点:教师需高效批改学生作文但缺乏针对性反馈。
排除项:避免笼统评语(如“语言流畅”)、不涉及非语文要素(如字迹评分)。
格式要求:分点反馈(问题+建议)、对比优秀范文片段。
【完整指令案例】
|
【执行效果说明】

公式4:反向验证法
【指令结构】= 初步方案 + 验证指令 + 改进方向
【指令结构示范】
初步方案:设计基础指令,润色一篇英语论文。
验证指令:AI自我评估,润色的怎么样。
改进方向:迭代优化路径,提出改进指令。
【完整指令案例】
1. 初步方案:请润色这篇学生英语议论文,要求: ① 强化论点与论据的逻辑衔接② 修正语法错误(标注修改原因)③ 替换3处高阶词汇(提供同义词对比表)④ 增加过渡句提升段落连贯性 2. 验证指令:请从以下维度评估润色后的文本:① 逻辑结构(总分比/转折点合理性)② 语言准确性(语法错误率/用词恰当性)③ 学术规范(引用格式/正式程度)④ 创新性(修辞手法/论证角度新颖度)输出量化评分表(1-5分制)及改进建议 3. 改进方向:根据验证结果迭代: 若逻辑评分<4分 → 增加”绘制论点树状图”指令若词汇评分<3分 → 添加”生成主题词云+同义词库“若创新评分低 → 要求”提供3种不同论证视角方案” |
【执行效果说明】
该案例通过:
1.双重验证机制:AI先执行再自检,确保输出符合教学标准。2.动态优化路径:根据量化评分自动触发改进策略。3.可视化反馈:通过对比表/树状图等增强学习效果。4.能力迁移设计:词汇替换表可积累为个人语料库实际测试显示,使用该结构的作文修改。语法错误修正率提升42%,逻辑衔接优化度达78%学生自主修改能力提高3倍。

公式5:分步迭代法
【指令结构】= 阶段目标 + 进度标记 + 调整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