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2重要通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试点的通知》细节学习
【学习要点】为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试点。聚焦真问题、设计实场景、构建硬机制,通过小切口试点推动系统性改革,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范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纵深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围绕“学AI、用AI、创AI、护AI”,统筹推进素养提升、规模应用、技术攻关和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便捷服务、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和科研范式变革的有效路径,形成系列示范性教育大模型、数据集、创新工具等产品,推动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形态,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细节学习】2025年4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并介绍贯彻落实考虑。《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从学AI、用AI、创AI、护AI四个方面给出回应。在学AI方面,聚焦“广度覆盖、深度进阶、伦理护航、实践赋能”的立体化目标,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上线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开发通识科普资源课程。制作系列微视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师生科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二是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更新了人工智能学科知识框架和课程大纲,将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来构造实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开设前沿交叉讲座。围绕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将定期邀请学者开设“AI+X”的前沿交叉讲座,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培养学科交叉思维,开拓学生科研创新的视野。在用AI方面,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全流程。一是助力教学管理和科研智能化升级,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持教师开展智能备课、课堂人机协同、学情智能分析,提升教学效率与精准性。支持学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及便捷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科研范式变革,加速科研效率和成果的转化。二是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智能升级。持续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AI试验场”,分类分批上线智能应用,特别是在思政教育、论文查重、心理健康、校园防诈等领域重点发力,部署一批开源的基础大模型,依托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充足算力,保障平台高质量运行。在创AI方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和开源生态。一是开展教育大模型的有组织攻关,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二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开源社区,整合教材、试题等多模态数据,制定模型的评价基准,组织开发者沙龙与激励计划,推动技术共享。三是构建新型的教学组织形态。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探索人机协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护AI方面,主要是筑牢技术、内容和伦理的安全防线。一是在技术安全方面,就是要落实好网信部门关于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管理要求,一体评估语料和算法的安全,全方位排查检测风险隐患。二是在内容安全方面,要建立内容安全的评估标准,同步开展人机对抗式的安全评估。三是在伦理安全方面,要以人为本的评估应用科学性,系统排查算法自身的缺陷,同时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来源:潮新闻链接: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