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5.7.31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及解读

AI 新资讯1个月前发布 网络
888 0 0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魏玉坤)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将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说。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会议作出多项部署。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等风险也随之增加。会议强调,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会议的系列部署方向清晰、务实有力,明确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路径,精准回应了市场关切,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许召元表示。7月31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那么,“人工智能+”的场景都有哪些呢?首先要聚焦民生领域。运用智能家居系统,可通过语音或手机APP控制家用电器,让居住体验更加舒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快速分析医学影像和病历数据,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一些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X光、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进行分析,检测出疾病的早期迹象,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在教育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构建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保障。政府可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方参与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建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比如,在浙江杭州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有160家创新企业和机构携手合作,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该联盟围绕算力普惠、关键技术、人才培养等,联手打造智算集群,建设新型绿色低碳算力中心,协同开展算法模型创新攻关,共同打造赋能千行百业的“大平台”,形成开放的产业环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还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如技术滥用、深度伪造、数据侵权等。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和规范,引导技术研发和应用符合人类的价值观。要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流程。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防护,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同时,赋予用户对个人数据的必要控制权,确保在用户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数据。引导科研人员和企业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考虑伦理因素,遵循“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原则。

来源:新华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