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景:“我的电脑里存了上千条提示词,结果使用的时候一条都想不起来。”——这是我在社群里最常听到的抱怨。
场景漂移:今天写论文、明天做路演,同一套词往往水土不服。记忆成本:大脑并不擅长检索长列表,越堆越乱。决策瘫痪:选项越多,行动越慢。
2. 高手筛选的三条铁律
- 一次成型:输入后立即得到 80 分以上的输出,无需二次大修。
- 最小闭环:能独立完成“思考—执行—复盘”的完整链路。
- 随时迁移:把方括号里的变量替换,就能平移到新任务。
3. 使用流程(3 步即可跑通)
- 先写括号:把任务关键词填进方括号,避免 AI 误解。
- 一次只问一件事:不要同时索要“大纲 + 金句 + 数据”,先拿框架再细化。
- 当场验证:复制 AI 结果到原场景,能直接用就留,不能就当场删掉提示词。
20 个高频实用指令
▶会议结束:“整理本次会议的3 个核心结论、待办事项及责任人,按优先级排序”,5 分钟产出可落地行动清单,避免遗漏关键决策。▶任务启动:“将 [项目名称] 拆解为筹备 / 执行 / 验收三阶段,每阶段列出 2 个关键节点和风险预警”,让复杂项目从无序变有序。▶邮件沟通:“优化这封给 [对象] 的邮件,保持专业度同时缩短 30% 篇幅,突出请求事项”,提升对方回复效率。▶汇报准备:“为 [汇报主题] 设计含数据支撑的 3 个核心论点,附可视化呈现建议”,让汇报更有说服力。▶问题分析:“针对 [工作难题],从人力 / 资源 / 流程三方面分析原因并给出 2 个解决方案”,快速突破工作瓶颈。
▶论文筹备期:“围绕 [研究主题] 生成包含 3 个创新角度的开题框架,附文献检索关键词”,帮你避开选题同质化陷阱。▶技能入门时:“根据我零基础的情况,设计 [技能名称] 的 7 天入门计划,每天 30 分钟实操任务”,降低新手畏难情绪。▶考试复习前:“梳理 [学科] 高频考点,按‘理解 / 记忆 / 应用’分类并标注分值占比”,复习重心更明确。▶读书笔记时:“用‘核心观点 + 案例支撑 + 个人启发’结构总结这本书的 3 个精华章节”,避免笔记沦为抄书。▶知识内化时:“用生活化例子解释 [专业概念],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理解”,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透。
▶旅行筹备:“设计 [城市] 4 天亲子游行程,每天含 1 个核心景点 + 1 个亲子互动项目,附餐饮避雷建议”,兼顾趣味与实用。▶健康管理:“根据‘减脂 + 控糖’目标,定制一周晚餐食谱,标注每道菜的烹饪时间和热量”,解决 “想健康却没时间” 的难题。▶购物决策:“对比 [产品 A] 和 [产品 B] 的 3 个核心差异,结合我的预算给出选购建议”,避免冲动消费。▶时间管理:“分析我本周的时间记录,指出 3 个低效时间段并给出优化方案”,每周微调实现时间利用率提升。▶社交准备:“为 [场合] 设计 3 个适合陌生人交流的话题,附话题延伸方向”,告别社交场合的尴尬冷场。
▶文案优化:“改写这段产品介绍,用‘痛点 + 解决方案’结构,控制在 50 字内并加入行动召唤”,提升点击转化。▶社群活跃:“为 [宝妈社群] 设计 3 个引发共鸣的话题,附‘提问 + 引导分享’的互动话术”,群聊活跃度提升 40%。▶短视频脚本:“为 [产品] 创作 15 秒口播脚本,前 3 秒用提问式开场抓注意力”,短视频完播率显著提高。▶简历打磨:“针对 [岗位名称],从我的经历中提炼 3 个匹配的核心能力,附量化成果描述”,简历通过率翻倍。▶活动策划:“为 [节日] 线上活动设计 2 个低成本高参与度的玩法,含规则说明和奖励建议”,让活动效果超预期。
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提示词仓库”,而是“快速判断哪一条值得留下”。
从今天起,给自己的收藏夹设一条铁规:
凡是一个月内没用过第二遍的提示词,立即归档或删除。留白,才有余地让真正顺手的工具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