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根结底,这项人工智能政策活动并非关乎人工智能,而是关乎价值观。事实上,当我们邀请学生一起对话、共同创造课堂界限的时候,一起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时候,我们教会他们比引用规则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是道德主体,是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塑造我们共同构建的学习文化。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相关的政策、规定、指引可能需要与时俱进,以便应对新出现的新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政策也将随之演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致力于共同对话、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及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集体思考——而不仅仅是监管它们。与学生共同制定人工智能(AI)政策是一个非常明智且具有前瞻性的做法。这不仅能让政策更有效、更公平,其过程本身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育机会,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一个培养未来公民的过程。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制定我们课程和教学中的人工智能政策,这有利于增加这些政策、规定和指引的合法性与接受度,体现了尊重和民主,执行起来阻力更小。不仅如此,和学生一起直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以让我们获得关键的一线视角,让政策更切合实际。毕竟,学生最清楚AI如何被实际使用、有哪些潜在的滥用风险、以及哪些限制会真正阻碍学习。这个过程向学生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们尊重你们的声音,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这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与学生共同制定AI政策,其价值远不止于一份文档。最终产出的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关于如何负责任、有伦理、有成效地与强大技术共处的共同理解。这种文化,才是应对技术快速变革最宝贵的资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