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名校长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变革、学校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等议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智慧教育发展新路径。








四川省绵阳中学校长苟文彬以《算法与心法——智能时代教育的变与守》为题,分享了人机协同的数智赋能实践与思考。他提到,学校通过人机协同搭建新平台、开设新课程、实施新教学,赋能教育教学全流程:赋能管理提效,从“人跑”到“数跑”;赋能教与学升级,从“经验教学”到“精准教学”;赋能科学评价,从“片面了解”到“全息画像”。


深圳市云端学校校长龚卫东分享了该校通过提升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经验。他介绍,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包括数字技术感知能力、工具创新应用能力、数字战略规划能力、产品及环境设计能力、数字行动推广能力、创新实践迭代能力,其提升路径包括“做中学”、“建立共同体”和“总结提炼、形成标准”。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文美分享了以人工智能赋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他提到,该校以提升师生数字自我效能感为核心,分三阶段推进智慧教育,构建“三类三阶”教师培养体系,推进智慧学堂、变革学习方式、构建智慧生态,实效显著。


杨明欢从四个维度给出建议:学生要构建“懂原理、练思维、触底线”的三重能力;教师要做好“设计师、指挥家、守门员”;实践路径上,需让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生长,将AI思维融入各学科教学,并为教师搭建AI工具“脚手架”。
张华介绍,针对学生,学校通过国家课程与项目课程结合、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以平常心对待技术,在实践中提升数字化能力与创新特质;针对教师,则通过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教学竞赛与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主动拥抱技术。
王晓认为,AI时代需破除“AI万能”的认知误区,引导学生成为技术的创造者而非被动使用者,同时明确AI对教师是赋能而非替代。该校通过联合企业构建AI课程体系、结合本地特色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提升了师生数字素养。
本次论坛汇聚全球智慧教育实践经验,为名校长们搭建了思想交流与成果共享的平台,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会者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本真,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来源:教育信息化资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