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AI对话
AI 工具箱
AI 新资讯
AI 知识库
AI 图书馆
AI人物传记
AI入门科普
AI教程指南
AI科幻作品
AI科研教学
元宇宙
AI 热点榜
未登录
登录后即可体验更多功能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首页
与AI对话
AI 工具箱
AI 新资讯
AI 知识库
AI 图书馆
AI人物传记
AI入门科普
AI教程指南
AI科幻作品
AI科研教学
元宇宙
AI 热点榜
未登录
登录后即可体验更多功能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首页
•
AI 新资讯
•
教育资讯
•
北京市发布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北京市发布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AI 新资讯
12个月前发布
feidegao
1,945
0
0
来源:在线学习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年)》(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规范,指导学校、师生稳妥、有序地开展应用实践。据了解,该指南是由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研制并发布的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引导规范29个“典型场景”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需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对教师进行帮助,会成为其得力的智能助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詹伟华说,《指南》的“典型场景”中专门有一项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辅助设计”,为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提供智能工具,提供思路和创意启发,通过“人机协同”共同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等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快地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据了解,《指南》中共有29个“典型场景”,对这些“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操作框架,使复杂的技术应用变得易于实践。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结合广泛的国际国内政策及实践应用研究,以及面向全市中小学及教师、家长开展的调研分析,在《指南》中明确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关键应用层面。在以“智”助学方面,《指南》强调,学校要围绕“以
学生
为中心”理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方面,《指南》提出,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智能教学助手,在智能课程设计、智能备课、个性化教学、智能课堂管理、智能教学分析、智能作业批阅、智能辅导答疑、智能学情分析等应用场景方面开展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工作提质增效减负。《指南》还引导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构建面向师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阅读、智能体育训练、智能美育教育、个性化心理支持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借助人工智能积极构建新型智能教研生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多模态、全景式、动态化的校园智能化管理。
强调“批判性使用”人工智能
《指南》还对学校的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作出规范要求。包括:不得使用人工智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或宣扬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违背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全面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局限性与不足,严格保护个人隐私、敏感信息和涉密信息。未成年人要在教师或家长的许可和引导下,适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主动告知监护人,推动家校社协同,共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鼓励高校探索利用数字人、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开设相关课程。推进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表示,《指南》特别强调了“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先行;加强通识教育,教师先行;聚焦核心场景,试点先行;重视安全发展,规范并行”的应用策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的发展。在《指南》的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影响,确保技术应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冯洪荣说,人工智能应用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维,促进科学发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指南》强调了批判性使用人工智能的理念。教育系统应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者,通过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确保它成为教育创新的助推器,而非束缚学生思维的工具。”
让大模型更“懂教育”
今天,北京市还启动了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和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的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将模拟真实场景开展测评,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智能教育通用评价标准,加快推动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合规准入,并定期对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学校后的动态监测,营造健康有序的应用氛围。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对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场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解读:大模型作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对话能力等多种维度的能力,研发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模型并支持教育应用已成为共识。“目前,该领域已有较多大模型产品推出,但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专业性不足,生成结果存在幻觉和安全问题。小学生、初中学生的认知尚未成熟,缺乏辨别能力,不可靠、不安全的输出会给青少年造成错误引导。”黄华说,为了客观评测基础教育大模型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北京师范大学和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携手构建的基础教育大模型测试场,将围绕“教育基础能力”“教育专业能力”和“安全可信能力”三大维度制定评测标准。在评测标准的指导下,他们将收集多学科、多学段、多教育场景下的高质量教育数据,构建评测数据集,建设多维度的人机混合评测全流程。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平台建设完成后,将为教育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评测服务,帮助产品及时发现问题。不久前,北京市教委等4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北京市将完成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此次发布的《指南》就是《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监管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据悉,《指南》是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制的。(记者:樊未晨)
END
AICFE
加入交流群 联系我们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交流群1
请添加冀老师微信号(Jll_0405) ,备注姓名与职业,邀请进群】
■ “高精尖”未来教育交流群3
【请添加郭老师微信号(guojl0330) ,备注姓名与职业,邀请进群】
AI 新资讯
教育资讯
#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上一篇
智慧引领未来,平台托起希望 ——山西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创新实践案例
下一篇
余胜泉: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关文章
“无教师课堂”并不是没有教师,也远非想象的那么近
AI 新资讯
教育资讯
#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7个月前
1,936
856
直播时代,微吼与腾讯产业互联网的故事
AI 新资讯
行业资讯
# 活动
4年前
1,229
106
大厂 AI 军备赛,谁能笑到最后?
AI 新资讯
行业资讯
# AI导航
# AI导航网
# ai工具
4个月前
3,250
3
作业帮发布行业首款 AI 老师一对一学习机,售价 2699 元起
AI 新资讯
教育资讯
# 作业帮
# 学习机
3年前
4,344
27
添加小工具
点此为“正文侧边栏”添加小工具
🤖
AI智能助手
🗑️
−
×
发送
清除
🎯 站长留言
💡 帮我提问
📚 解释概念
📝 总结内容
与AI对话
🤖
点击图标给AI发送信息
1
网址
网址
文章
软件
书籍